Quantcast
Channel: 小约翰在这儿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0

[转载]在光与暗之间:《与上帝拔河》读后/喻书琴

$
0
0

 

齐兄说:“唯有‘上帝的荣耀’和‘人性的幽暗’是不肯悔改的人类必须逼视面对的。”

我想,这正是他在新作《与上帝拔河》中要表达的两大主题。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和诗人作家笔下,颂赞大自然的作品比比皆是,文采斐然,意境优美的也不胜枚举,但大多是在“天地人”这一维度上,最后指向的是自然之中那生生不息,源源流长的道,而在齐宏伟笔下,这道不仅是临现性的,还是超越性的;不仅是奥秘性的,也是敞开性的;不止是某种超验的本体精神,更是一位有位格、有慈爱、有恩典的神。

这一神学思想被他用文学语言纤细地表达了出来:“每每看到一朵春天的刚盛开的花,嗅到一缕清新的空气,听到一首严肃而真诚的歌,或者想到一个美丽的场景,我都会沉下来,想一下,再想一下,到几下的几下。我知道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我还活着,还在着,而这活和在并不是那么自然而然,而是有种神秘的恩典托付给我的。沿着这恩典的缝隙,我就会飞翔很远。然后回来,回到这苦难的、坚实的土地。所有人所欠于我的,都无比远了,而我欠于那托付者的却无比清晰了。于是,就不再在一种平面中活着,而是在一个立体的空间,转身向上而下,不再征伐和比照。如树之活跃开花结果,如水之奔流不息,如鸟之鸣唱不止。心湖没有涟漪,而风已拂过……”(见《恩典的缝隙》博文,原载“小约翰在这儿呢”博客)

古人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然而,因为这样一位有位格的造物主,借着祂的创造之工和护理之工,就不止如此,更是“天地有大爱而开言”了。

于是,一切风景,不止是众妙之门,更是恩典之窗,是造物主爱的馈赠,至圣者情的流溢!而看这一切风景的人(如齐兄),体验到的也并非是古人式物我两忘的愉悦,天人合一的大悟,而是一种亏欠感,正如圣经上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是的,不过是出于尘土,归于尘土的有限、有罪、有死之人,我们有何德何能呢?竟然可以欣赏如此大美,领受如此大爱!是故,“恩典在美之先”,正如“感恩在审美之前”。

齐兄并非只是在文字中发出感恩之心,在生活中也如此,犹记10年前我第一次去他家拜访,齐兄夫妇做了一桌好菜,并在谢饭祷告中为每一道菜感恩。我非常感动,多年后,这样朴素而清香的旋律还会在心中涌起:天父,谢谢你赐下米饭,生姜、大蒜;土豆烧牛肉、西红柿炒鸡蛋、还有妻子炖的一锅好汤……

 

论到人性的幽暗,齐兄决非否定人性中的美好。

事实上,本书中有好些文字是描述亲情、友情、爱情之美好的,分别从《看火车》、《学生们给我的巨大善意》、《因误解而敢去喜欢》三篇佳作可窥豹于一斑。然而,对人性、人情美好的呈现并不意味着无限放大或过分高扬。当代很多文艺或影视作品不就是过分放大高扬这点,并以此作为救赎世道人心的根基吗?然而,人不是根基,上帝才是。人心之善不过是上帝在人内心中所安置的普遍启示,正如自然之美是上帝在大自然中安置的普遍启示一样。这些普遍启示也正是上帝本体之光的折射。因此,唯有作为众光之父的上帝才是各样美善恩赐的源头,这样,人有什么好自义,好矜夸,好自视为光源的呢?无非都是恩典的领受。这也是为什么齐兄即使写人间之情时,依然不忘谦卑地将之牵引到上帝的恩典中。

但是,普遍启示(普遍恩典)无法抵达终极救赎,正如人间之情本身并不能超越死亡权势并承载永恒盼望。在《悔恨与慰藉》这篇追悼岳父之死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人间之情不但无法超越死的权势,更是本身常常就带着罪的毒钩,这倒也是红尘真相,君不见,多少痴男怨女,轰轰烈烈,缠缠绵绵,以爱的名义寻求救赎,反而陷在无穷贪嗔痴中。齐兄的《初恋》一文便是绝好现身说法之例。

所以,人性的美好之外,甚至人性的美好之内,依然深深隐藏着人性的幽暗。可惜,作为人本身,我们也更容易放大人性的美好,而遮蔽人性的幽暗。甚至,即使发觉人性的幽暗,也主观地相信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能够从根本上救拔人性中幽暗的一面,但齐兄却愿意更深刻拷问自己:真能吗?

首先,你看,他如何思考自身的“瞒与骗”,最精彩的是《真理,也只有真理才能带来的那种喜悦》一文,到处寻找真理的我,在夕阳下的一座小站前“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我一直在假装寻找真理。我爱的不是真理本身,而是那个在寻找真理好使自己显得与众不同的我。这是我最明显但又最隐藏的秘密……我以亲情、以友情、以爱情、以一切,但就是不以自己的名义,疯狂地爱着我自己。”他揭开自己那种悲壮的矫饰,“崇高的丑陋”,隐秘的自恋。记得在12年前,齐兄写在其信仰见证中说过同样的一句话,曾给当年在寻找信仰的我极为扎心的感觉,因为那时,我也是一个以悲壮之姿寻找真理的骄傲者。

其次,你也能看到,这种瞒与骗不但是个体性的,更是集体性的、文化性的。在《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文中,齐兄说:“这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境界式超越之路。这样的人生设计,先就假设了人性的‘光明意识’,假设了人人可以成圣,人人可以成佛和人人可以成道。故而,这一传统有着强烈的‘人神’情结,忽略了人性深处的幽暗面……因此,中国文化传统的人生设计,在现实面前,往往从光明始,以幽暗终;从良善始,以邪恶终;从刚正始,以妥协终……从骨子里说,我们对人无限升华的能力过于自信,对人性又看得过于简单。”

而在《我们为什么走不进信仰》一文中,也同样说:“回不去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古典道德资源对人性的看法过于肤浅,自始至终被某种人可以成圣的‘光明意识’统摄,儒家之‘德’在专制制度面前易成为‘帮忙’,而道家之‘道’又易成为‘帮闲’。鲁迅所批判的‘不撄人心’(不搅动人的灵魂)之弊,从光明开始的追求,到头来难以摆脱‘伪善’和‘无为’阴影。”

人何以从这种个体性与集体性的“瞒与骗”中走出来呢?当务之急是不断审视人性中的幽暗,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正视人生的本质就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暗夜,看透那些审美救赎的烛光,看穿那些理性救赎的电光,看破那些不断制造人为光明来取暖的假象,原只是黑漆漆的铁屋,白茫茫的大地。只是如此。

然而,又不能停留在此。在怀疑一切伪光的同时,必须依然相信真光的临在,且相信真光愿意亲自俯就众生,这光能击破人性的幽暗,击碎死亡的虚无。这可能吗?

 

于是,为了尝试这种可能性,齐兄非常细致地分析了特拉克尔的名作《冬夜》,来引入真光的召唤。

“雪花在窗外轻轻拂扬,/晚祷的钟声长长鸣响,/屋子正准备完好,/餐桌上正备满丰盛的筵席。//漫游的人们,只有稀少的几个,/从幽暗的道路走向大门。/恩惠的树木闪着金光,/吮吸着大地之上的寒露。//漫游者静静地跨进,/痛苦已把门槛变成石头。/在清澄耀眼的光明照耀中,/是桌上的面包和美酒。”

一个是窗内的救赎境界,一个是窗外的沉沦世界。筵席、落雪、晚祷的钟声、恩惠的树木等具象无不指向光的召唤,“精神返乡的神圣召唤”。但“遗憾的是只有少数漫游者意识到了自己是漫游者,听从这一神圣召唤,跨进门槛。为什么‘只有稀少的几个’?在特拉克尔看来,跨进门槛促使精神返乡的路程太‘痛苦’。那意味着要承认外部世界的‘幽暗’,承认自身的‘漫游’,也承认真理不在我处。”

然而,当人在自我撕裂后愿意聆听光的召唤,“跨进门槛刹那,在痛苦而又欢乐的泪水中突然发现门槛之为石头的温暖质感迎面扑来。石头被重新‘命名’,门槛也被重新‘命名’。门槛也好,石头也罢,本都处于被忘状态。石头门槛镶嵌在圣殿门口,供漫游者跨进去成为朝圣者和返乡者。作为朝圣者和返乡者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是人的本真状态。人的本真状态一恢复,对于他的眼睛来说,就发现了‘天、地、人、神’的汇聚,看到了作为恩赐的美。门槛就重新成为美丽石头。”

最后齐兄说:真理有时是“绝对的他者”。但真理也有召唤人回家的慈悲。

是的,真理也有召唤人回家的慈悲。这句话特别让我感动。因为超验主义诗歌或散文文本中的“召唤者”更多指向某位绝对他者的上帝,诗意抽象的上帝,超验神秘的上帝,海德格尔式的上帝,里尔克式的上帝,然而,如何在文本中更近一步地引入那一位具象化的,道成了肉身,并因为爱的缘故亲自尝尽罪和死,同时以最澄明和最苦难之身呈现的上帝,也是一位在各种看似悖论张力中彰显的上帝,我觉得汉语写作中还需要不断反思和不断尝试。因为要么容易为了营造诗意而模糊教义,要么容易为了强化教义而失去诗意,这的确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挑战,也更是需要我们对福音本身有更深的静默体验。

不过,齐兄本书虽然只写到人聆听神圣呼唤而精神返乡为止,对这召唤者本身着墨不多,但其隐喻体散文《荒野》一文仍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突破,这篇有点像鲁迅的隐喻体散文《过客》的续集,过客们明明知道前面可能不是花园,而是坟墓,还是继续自欺欺人地往前走,或许就像有些人生哲学提倡的,“意义就在走的过程之中”。绝望和放纵的时候,从坟墓那边走来一个人。大家都震惊了。

“请问,你怎么会从前边往回走呢?从没有人从那边回来过。”

“我死过,又活了。”

“你是鬼吗?”

“我是神,也是人。”

“你是神,就该和我们不一样!你是人,就不能从那边往这边走!”

“我是神,就能从那边往这边走。我是人,就和你们一样。”

他提醒过客们:“你们前面没有雪山,只有死亡,雪山在你们的后面。”这句话大有深意。我们需要放弃一切所谓放眼未来的,自下而上的自救,回头仰望从创世就已经预备的,自上而下的救恩。

但众人竟不肯信他。“于是,我们发出一阵喊,把他杀了。”

齐兄说,人类的历史就是黑血弥漫的历史,杀戮道成肉身者的历史。

光来到黑暗中,但黑暗不接受光。能够接受的,或者拿诗歌语言来说,能够真正返乡和归家的,倒不是出于悟性多高,思想多深,而是“本乎恩,也是出于信”。

信那召唤的神圣之光,不止是光照黑暗而已,竟然亲自走入黑暗,尝尽黑暗,被黑暗所压伤,又从黑暗里复活,带着卑微的、疼痛的、苦难的肉身,向我们走来。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0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