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小约翰在这儿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0

中国为什么缺少童话?

$
0
0

大作家述而不作。我当然不是大作家,但很愿意述而不作。

 

《上帝的火柴1》解读了20篇安徒生童话,渴想反对对童话的误读,还给孩子一个名正言顺、理直气壮读童话的童年。

 

《上帝的火柴2》继续解读安徒生,盼想以童话作为仰望真、善、美、爱的窗口,让此岸响起彼岸跫音,还给孩子一个真、善、美、爱的童年。

 

《上帝的火柴3》不再绕着安徒生转——尽管安徒生还有128篇尚未解读,而是放眼全世界最著名童话作品,深愿给孩子打开二十座童话宝库,而不只是一座童话宝库。按童话问世的时间顺序,在这里晒晒这二十座童话宝库的“库名”,是不是就让人怦然心动、向往不已?

 

1.    人人都有一盏神灯——《阿拉丁和神灯》赏析与导读

2.    平台比努力重要——《青蛙王子》赏析与导读

3.    你我都是“灰姑娘”——《灰姑娘》赏析与导读

4.    你怎么面对成长路上的狼?——《小红帽》赏析与导读

5.    嫉妒的背后是骄傲——《白雪公主》赏析与导读

6.    怎样才能化诅咒为祝福?——《睡美人》赏析与导读

7.    人为什么会起贪心?——《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赏析与导读

8.  学会爱和分享才能快乐——《圣诞颂歌》赏析与导读

9.  智慧带我们回到童年——《爱丽丝漫游奇境》赏析与导读

10. 诱惑与成长——《木偶奇遇记》赏析与导读

11. 人靠什么活着?——《人靠什么活着》赏析与导读

12. 有一种爱,我们不再陌生——《快乐王子》赏析与导读

13. 心贫始有——《绿野仙踪》赏析与导读

14. 敬畏生命——《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赏析与导读

15. 宁静的狂喜——《柳林风声》赏析与导读

16. 幸福的青鸟,你在哪里?——《青鸟》赏析与导读

17. 不忘童心——《彼得·潘》赏析与导读

18. 人为什么需要神话?——《霍比特人》赏析与导读

19. 孤独,还是驯养?——《小王子》赏析与导读

20. 上面的世界——《银椅》赏析与导读

 

打开这二十座童话宝库的钥匙是什么?《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中的“芝麻,开门”和“芝麻,关门”引起过多少我们小时候的遐想?我赖以打开这二十座童话宝库的钥匙,无非是这三把,在此就“肯把金针度与人”——

 

首先是作家的精神资源。作家创作或整理童话,不可避免地希望以童话来表达想说而不一定明说的理念。这方面格林兄弟是典型的例子。

 

格林兄弟均在深受新教加尔文主义影响下的家庭长大。他们的祖父常告诫他们兄弟两个:“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敬畏上帝,他才是智慧的起点和终点。”他们的父母也深度委身于教会生活。弟弟威廉每天早晨都会先读希腊新约《圣经》之后,才开始工作。他个人用的《圣经》中至少有70段加了下划线。而哥哥雅各则把格林家谱树画在自己的《圣经》扉页上。兄弟二人间的通信,常常充满对上帝的感恩和赞美。二人也深信宗教是民间文学、神话传说的源头。二人死后均葬于西柏林马太教堂墓地。

 

说来很多人不信,格林兄弟很多童话是在晚上家庭礼拜之后,说给孩子听的喻道故事。从这样的氛围,你来理解一下《小红帽》,是不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这分明是一个夏娃故事的孩童版本而已。抓住这一关联,对这篇童话的解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其次,就是童话所属的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一篇童话的问世,不只是作家本人的创作,很多时候,是因有背后深厚的文化传统支撑。正如不了解东正教传统,就难以读懂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

 

比如《小王子》这篇童话,圣埃克苏佩里藉狐狸的口提出“驯养”这一观念,这必须在西方文化的“挚爱”传统中才能理解;而弥漫在童话中的孤独和绝望,也必须和西方的存在哲学传统结合才能明了。把这篇童话放在这两大文化传统之中解读,而不是一味斤斤计较于文本细读,才能读通。

 

最后一把钥匙是人类共通的童心。童话不是孩童的,而是我们大家的。童话代表着一种更高的精神真实和灵性真实。不能因为我们世俗了、堕落了、遗忘了,就开始污蔑童话为幼稚。守望童话就是守望我们的童心。人若没有这样一颗童心,是不会读懂这二十部童话作品的。

 

比如《彼得·潘》这篇童话,不少人批评彼得·潘拒绝长大。但彼得·潘拒绝长大的理由是什么呢?从《彼得·潘》中,你其实能读到彼得·潘拒绝长大的理由:第一,相比永无岛,成人世界缺少快乐;第二,成人世界只有没完没了的正经事,缺少游戏;第三,成人世界到处是约束人的规矩,唯独缺少了最少规矩所维护着的最大自由和自在;第四,成人世界自以为是,缺乏对孩童世界独立性的认识,甚至认为离开了成人的看顾,孩子就活不了;第五,成人世界充满了刻薄寡恩和背叛遗忘,但永无岛则有那么多真挚的友谊、温情和爱。

 

永无岛当然不存在,你也不需要跟作者去较真。通过这名字,你就知道了这点。但作者通过对永无岛的描画,对成人世界的批判则是深入和准确的。而且,这种批判,又绝不是浮泛的、表象的,而是深入人性、鞭辟入里。

 

难道快乐、游戏、自由、尊重和爱,不正是人本性深处的追求?哪能说只是孩子的需求?这个永无岛不就有点儿像人类童心的写照?不尊重这样的童心,当然也不可能读懂这篇童话。

 

著名学者傅国涌先生在欣然为本书写的推荐语中就这样说:“齐宏伟先生的‘火柴’系列打开了一扇童话之门,让我们自由出入其中,可以浅尝,可以深思,当然还可以沿着他提供的线索继续寻找。与前两本小心翼翼的叩石问路相比,这一本‘火柴3’更能启发灵性,帮助每个读者领略童话之大美,守护纯美童心,或找回失落的童心。”

 

愿不枉傅先生如此抬爱和高看。在写此书前,我就立志要摆脱前两部《火柴》略显狭窄的格局,跳出一己私悟,而是走向“大家”之心。这“大家”,既是童话大家,又是普罗大众之你我大家。故此,我还特意征询了不少人的看法,让他们列出自己心目中最著名的20部童话和理由,以此相互印证。

 

“天天排行网”就推出了21部最著名、最经典童话,和本人《火柴》系列的推荐几乎一致——

 

TOP 1:《卖火柴的小女孩》              

TOP 2:《丑小鸭》         

TOP 3:《夜莺》             

TOP 4:《灰姑娘》         

TOP 5:《海的女儿》            

TOP 6:《白雪公主》            

TOP 7:《爱丽丝奇境历险记》          

TOP 8:《小红帽》         

TOP 9:《睡美人》         

TOP 10:《木偶奇遇记》             

TOP 11:《阿拉丁和神灯》         

TOP 12:《皇帝的新装》             

TOP 13:《拇指姑娘》          

TOP 14:《野天鹅》              

TOP 15:《格列佛游记》             

TOP 16:《青蛙王子》          

TOP 17:《渔夫和他的妻子》            

TOP 18:《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TOP 19:《屎壳郎》              

TOP 20:《云杉》           

TOP 21:《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我一向深恨中国文化缺少童话体裁,中国人缺少童心,故此这五年来,才在童话领域辛苦耕耘,大力呐喊,好多少能为身边人尤其是孩童和家长做点儿贡献。不管后果如何,哪怕只有一个孩子,读了这本书,有了些许感动,知道真、善、美、爱确实存在,童话不只是童话,而是更高真实,那也是值得的!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0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