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为什么爱总要经历苦难呢?作者:青橄榄书殿
著名作家张晓风说:“如果有人五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童话,那么他的童年就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三十五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童话,那么他的壮年就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五十五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童话,那么他的晚年就少了一份悠远。”(见《上帝的火柴》书背面)
我感慨:若没有安徒生,我们就读不到这么好的童话了,但倘若没有齐宏伟老师所著《上帝的火柴》的导读,我也读不懂安徒生到底在说些什么。当我读完《上帝的火柴》之后,才发现原来在安徒生的童话里隐藏着如此巨大的心灵宝藏。由于齐老师的这本书内容实在丰富,我挑选了三大主题与大家分享:分别为成功、爱情与苦难。
在今天高压的生活里,“心灵鸡汤”成了很多人追逐的对象,鼓励人要相信自己、坚持不懈、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相比《安徒生童话》,安徒生可不会用如此肤浅的话来安慰读者,不信的话,你就接着往下看吧。
好比在《丑小鸭》的故事里,很多人会拿来激励自己说:“只要够自信、够努力,丑小鸭总有一天会变成天鹅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丑小鸭之所以能够变成天鹅,是因为它原本就是一只天鹅。
所以,如果你是一只鸭子的话,再努力也成不了天鹅,顶多也就成为一只“鸭王”。那么,在安徒生看来成功是什么,就是“认识你自己”。今天有许多人就是太想成为他人,从而迷失了自己,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我觉得基督徒有点像丑小鸭,当我们没有认识到我们是天国的子民时,我们就活的不太像样,常常自哀自怜,羡慕世人的成功。不谈别人,就谈我自己吧,当我看到朋友们个个都成家立业,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再看看自己,孤孤单单一个人,要什么没什么,真是像极了一只“丑小鸭”。
《丑小鸭》仿佛在告诉我们,我们应当要认识到作为基督徒身份的可贵,因我们是天父的儿女,是神所爱的、被基督所拯救的,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宝贵呢?!
接下来就谈谈爱情吧,我想很多人会有兴趣。或许在中国人的眼里,爱情已经很遥远了,许多人在婚姻破碎后发誓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再加上小三、小四的兴起,让爱情彻底沦为了买卖。不过这也属正常,用王怡牧师的话说:“在一个无神论的国度里,爱情的极致就是‘活见鬼’。”
在《海的女儿》这篇童话里,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画面。小人鱼公主宁愿选择自己变成泡沫,也不愿伤害她爱的王子。这与今天许多为了得到自己所爱的,不惜牺牲他人的幸福是完全不一样。
书中有几句话描写真爱的话实在让我感动:“爱的真谛在于牺牲和付出,而不是利用和占有。爱一个人,就是盼着对方幸福,哪怕为此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也愿意!因为爱而甘愿;爱一个人,就是带着灵魂的尊严和对永生的盼望而愿意与对方结合,从短暂迈向永恒;爱一个人,就是哪怕在对方还不知道的时候,也乐意默默为对方付出,而一旦对方希望绕开自己、越过自己,就任由对方绕开、越过甚至是忘记。”
笔者从小就甚是喜欢看金庸武侠剧,爱情的元素充满在每部剧当中,其中有句很经典的台词我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乔峰的爱情让人惋惜,虚竹的爱情叫人羡慕,而段誉的爱情现在更多的是让我敬佩。
以前我很看不起像段誉这样的男人,如此低三下四地去追王姑娘。后来慢慢才明白,故事不是这样的。因为段誉从来就没有奢望过王姑娘和他在一起,但是他还是默默地为其付出、甚至赔上性命也在所不惜。看见王姑娘开心,他就开心;看见王姑娘伤心,他就尽量让她开心。
段誉的爱是最像作者所说的:“爱一个人,就是盼着对方幸福,哪怕为此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也愿意!”不用多说,去西夏选驸马就能很好的说明。
《圣经》中的雅各绝对是个‘情种’。他对拉结的爱让多少女人嫉妒不已,若非被舅舅拉班所迫,我相信雅各这辈子不会再娶其他女人了,拉结真是幸福啊。相比拉结,她姐姐利亚就可怜多了,她被父亲当成赚钱的工具,丈夫也不爱她,她只能靠生孩子来代替她心中的悲伤。
哎~利亚真是可怜!我不知道她该如何面对生活,一个没有人爱的女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可事情在利亚生犹大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利亚开始知道要赞美耶和华了,或许在这时候开始利亚才明白只有神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才能真正的满足她,即使没有人爱她,但神还爱她,这就够了!
盼望有更多的人能经历到这份爱!
接下来就留点时间谈谈苦难吧。为什么爱必须要经历苦难呢?用作者的话说:“因为苦难是对爱的考验。”没有苦难,又怎能体现出爱的价值与宝贵!
在《野天鹅》的故事里,小公主为了救哥哥,经历百般磨难,终于救了哥哥们。很难想象这么一个弱小女子竟能承受这么重的苦难。
不知是巧合还是故意,安徒生在《海的女儿》与《野天鹅》这两篇童话里,两位小公主在承受苦难的时候都变成了哑巴:前者是不能讲话,而后者是不可以讲话。
或许安徒生是想告诉读者:心灵的苦要远远大过肉身的苦吧。有一种苦叫“有苦说不出”。被人误会、冤枉、甚至是毁谤的时候,还不能为自己辩解,真是叫人崩溃。而两位小公主就是在这种处境中过来的。
论到受苦,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耶稣基督。《圣经》描写他是神的羔羊,为要承担我们的罪。他默默地承受着十字架的苦难,忍受着罪人的羞辱与顶撞。这种痛苦是没有人能体会的。
希伯来书中有一节经文我很喜欢:“他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习了顺从。”(来5:8)
原来苦难也是我们的老师,使我们学习更好地顺服神。
我想安徒生深知这其中的道理,才能写出这么好的童话出来。好了,不多说了,还是你自己好好去读吧。
《为什么爱总要经历苦难呢?》为齐宏伟老师《上帝的火柴》读者的读后感,转自“瓯北城市教会”。《上帝的火柴2》即将面市,预售已经开始,敬请关注。
